1864年那会儿,湘军对天京城的进攻是越来越猛了。他们盯上了天京城外最后那块地方,叫地保城,也有人说是龙脖子。湘军在那山脚下,建起了好几十座炮台,白天黑夜不停地对着城里猛轰。不光如此,他们还在地下悄悄挖地道,想从底下给天京来个措手不及。
湘军足足用了三万斤火药,把二十多米高的南京城墙给炸塌了。太平军怎么抵抗都不行,湘军还是冲了进来。他们像潮水一样,一下子就涌进了城里。湘军的水师和陆军一起行动,占领了水西门和旱西门。很快,天京的各个城门也都失守了。李秀成写完供词之后,就被曾国藩给抓起来杀了。
曾国藩踏进洪秀全的卧室时,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让他如此震惊的,竟是洪秀全屋里摆着的那张超级大床。
瞧瞧那张床,是用金丝楠木嵌上金子做出来的,宽度足足有八尺。枕头呢,是用特别少见的蓝田玉片一片片串起来的。被褥选用的都是丝绸锦缎,闪闪发光,漂亮极了。整个龙床装扮得那叫一个豪华,曾国藩瞅着不禁感慨:“睡了这床,不亡国才怪呢!”
洪秀全过得那叫一个奢侈,从他那张床就能看出来。天王府建好到天京城被攻破,也就短短11年。从1853年洪秀全把天京定为都城,一直到1864年天京失守,他主要就忙两件事:一是建天王府,二是享受生活。洪秀全还面向全国选妃子,府里收了很多嫔妃,听说数量都上千了。
洪秀全对他的后宫管理特别严,不让男人随便进去。他对此非常忌讳,还特地下了个规矩:“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宦官,到这里就得停下,只有得到允许才能进去,不然的话,就等着掉脑袋吧。”
洪秀全在男女问题上界限分明,不让男人插手太多,所以天王府的建设重任就落在了女人们肩上。男工匠们只能在宫外忙活,看看天王府那规模,就能想象到里面女人们挑着多大的担子。
据说,在明朝那会儿,天王府的地盘原本是汉王府。到了清朝早期,这里又变成了两江总督的办公地。1853年3月19日,咸丰三年的时候,太平军打下了江宁府,就是现在的南京,他们决定把这里当作都城,还改了名叫天京。然后,他们就在两江总督原来的办公地方,建起了个大皇宫,给洪秀全当王府。那个皇宫啊,豪华得不得了,比明清两朝的任何一个宫殿都要奢侈。
洪秀全的天王府挺大,大概9万平米,范围有十多里长。它建了两层高高的围墙,每堵墙都有两丈多高。这个王府分为外城和内城,外城大家叫它“太阳城”,内城则叫“金龙城”。金龙城的大门,威风凛凛,叫圣天门。门前面有条皇家御沟,又宽又深,都是两丈。沟上还架了座桥,桥前头立了个石牌坊,上面刻着“天朝”两个字。进了圣天门,往东西两边看,有三层楼高的“朝房”。圣天门直接对着金龙殿,穿过金龙殿,再走二殿、三殿,就到后宫的林苑了。
金龙殿特别壮观豪华,屋顶两层檐瓦闪闪发光,梁柱上都雕着花纹,画着图案。大殿四面墙上,画着彩色的龙虎狮,真是气派非凡。金龙殿的左右两边,都是洪秀全用来赏玩的皇家花园。
《四梦杂谈》里头讲了天王府装修的那股子豪华劲儿:“大梁柱子都刷上了闪闪的金漆,上面雕着龙凤图案,亮得晃眼。四周的墙上,画满了龙虎狮象,色彩斑斓。”
洪秀全把太平农民军的钱都攒到了自己家里,这事儿就说明他已经走上了堕落的路子。
洪秀全在追求享乐和奢华方面,不光是学那些封建皇帝的样子,他甚至做得比那些皇帝还要过分。
洪秀全吃个饭,那场面可大了,得有几百个宫女围着转。一到吃饭时间,规矩特别多,先放炮,那炮声“砰砰”一响,御膳房的人就知道,洪秀全要开饭了。接着,上百个宫女就端着金碗银盘,里面装满了各种好吃的,有条不紊地走进府里伺候。这里面啊,有道洪秀全特别喜欢的菜,油炸蜈蚣,每次吃饭都少不了。
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被逮住后,他在交代里说了这么些:
我爸平时就爱吃些生冷的东西,来了南京后,他居然爱上了吃蜈蚣,还特地用油煎了来吃。
《天京游记》里头写了洪秀全吃饭和出门时候的场面:洪秀全一吃饭,就得有乐队不停地奏乐,什么锣鼓、炮响、钹声一块儿上,得等他吃完了,音乐才能歇。他要从内宫走到大殿去上朝,坐的是金闪闪的车,叫“圣龙车”,还得有美女在旁边牵着车走。
洪秀全对黄金那是真爱,他特别喜欢用金子来装点。天王府里,门窗上的帘子,他都让用丝绸包上金丝来做,宫殿上的雕刻装饰,也是以黄金为主。就连他们国家的国玺,都是实打实的纯金打造的。
他身上的龙袍,每个扣子都是金灿灿的纯金,皇冠也是纯金打造的,沉甸甸的,有8斤重呢。他用的那些碗啊碟啊,筷子啊,全都是黄金做的。就连晚上用的夜壶、洗澡的浴盆,也都是纯金打造的。除此之外,还有好多玉石做的器皿和首饰,啥都有,真是琳琅满目。
洪秀全外出时,坐的是个大轿子,得64个人抬,前呼后拥的仪仗队有3000多人呢。要知道,那时候皇帝出门坐的轿子也就32人抬,仪仗队才百十号人。就连那个特别讲究排场的慈禧太后,她出门坐的轿子也不过是16人抬。
洪秀全坐的那艘“龙船”一到岸,那场面可热闹了,岸边响起了阵阵锣鼓声,还有上万名官员齐刷刷地跪在地上迎接。
英国人富礼赐写了一本《天京游记》,里面描述了龙船的大致样子:
离王宫不远的地方,有个破破烂烂的棚子,里面放着一艘奇怪的船。这船长得有点像龙,脑袋特别大,船身已经烂掉一半了。不过,你瞧它那残破的样子,还能想象到以前上面涂着金漆,肯定威风凛凛,光彩夺目。这啊,就是天王洪秀全打下南京时坐的那条圣龙船。以前啊,这船可是被藏在宫里头的宝贝,现在可好,被挪到外面来了,孤零零的,也没人管它。
洪秀全在享受方面,最明显的就是他在女色上的放纵。打从起义开始,他周围就围绕着大堆美女,并且这数字还在不停地往上涨。
一开始,洪秀全娶了15位妃子,后来这个数目涨到了36人。更夸张的是,李秀成一个人就送了他3000名美女。洪秀全呢,就从这3000人里面精挑细选,最后挑了108位带进了天王府。
从洪秀全他儿子洪天贵福的交代里,咱们能稍微了解到洪秀全那奢侈又放纵的生活。
我现在十六岁了,我爸是老天王。我有八十八个妈妈,我是赖氏亲生的。九岁那年,老爸就给我娶了四个老婆。——洪天贵
我在左殿的楼上,老子呢,在前边的大殿。明王原先在下边屋子里,后来他又搬到了金龙殿的左边屋子。光王此刻就在金龙殿里,而那些妈妈们都待在右殿。
洪秀全他儿子被逮住后,为了自己不挨罚,就把老爹给卖了。他透露说,洪秀全光后妃就有88个,听得人目瞪口呆,这数字可比中国古代《礼记》里规定的皇帝72妃还要多出不少呢。
还有本野史叫《江南春梦笔记》里头写了,洪秀全的天王府里有很多妃子,像什么爱娘、嬉娘、妙女、姣女这些,总共有16种名号,加起来有208人。而且他那24个王妃下面,还有姹女、元女等7种名号,人数加起来达到了960人。这么一来,他的妃嫔总共就有1168人了。要是再加上女官那些,可能得有3000人了,真的是后宫佳丽三千啊。因为人太多,洪秀全根本记不住她们的名字,说几个贤惠的还能认出来,但这么多妃子,他干脆就给她们编上号来区分了。所以,他那88位后妃,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编号。
洪秀全在宫里对嫔妃们可不客气,《太平天国大辞典》里头说了,他惩罚嫔妃的手段可狠了,比如用硫磺火点天灯这种残忍的刑法。
《天父诗四百九十》里头写着:“那家伙浑身又脏又臭,就像嘴里饿极了发出的臭味,跟烧硫磺一样刺鼻。”说的就是,要把受罚的人衣服扒光,绑在大锅的水里头,然后慢慢生火加热,一直煮到只剩下骨头为止。
洪秀全定了个规矩,说要是女人们“倔强不听话、拿眼睛瞪老公、说话嗓门大、喊她还不答应、脸上没笑容、眼神乱瞟”,那就得挨揍。
洪秀全老喊着男女得平等,说不要纳妾,还讲“天下男女就像兄弟姐妹一样”,“一男一女过日子,那才是正理”。但等他到了天京,建了都城,情况就完全变了。那里头,地位高的和地位低的分得清清楚楚,过得苦的和过得乐的差别大了去了。洪秀全和他封的那些王爷们,做的那些事儿,简直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,明摆着告诉大伙儿,有权有势的人根本就不把起义时喊的口号当回事儿。那些口号啊,原本是想让老百姓听到心里去的。可他这么一来,农民革命军的心都凉了,原本的革命劲儿也被浇灭了。
都说“有什么样的领导,就有什么样的下属”,洪秀全封的那些王爷们,奢侈荒唐起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比如说,以前靠卖炭过日子的东王杨秀清,他建的东王府那叫一个气派,里面的宝贝比天王府还要多。《天京录》里头说:“东王府的建筑在天京里头是顶尖的,园子大得很,好几里地呢,里面紫花绿树围着,鱼儿鸟儿成双成对。还有座高楼叫多宝楼,里头藏着好多金银财宝、古董书画,多得是。”里头不光有咱中国的好多珍贵装饰和艺术品,还有好多从外国弄来的财宝。杨秀清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,搜刮民脂民膏那叫一个狠,简直就像个恶魔一样。
让这样一个贪图享乐、腐败透顶的人来带头闹革命,怎么可能成功嘛?
聊到太平天国起义为啥没成功,咱们还得聊聊他们领导层里出的那些乱子。你看啊,太平天国起义没能走到最后,领导层里的那些问题可是脱不了干系。
太平军那帮领头的人,其实连为啥起义都没想清楚。他们都是农民出身,根本拿不出一个能落地的革命计划,脑袋里还都是老一套。他们起义,说白了就是为了活命,还有就是想过好日子,享福,并不是真心要推翻封建统治。洪秀全呢,他心里其实还是留恋封建那一套,包括封建思想、等级制度和皇权。等他们打下了南京,洪秀全就被这点胜利冲得找不着北了。其他那些王爷也觉得,占领了南京,就算不往前走了,也能在黄河以南站稳脚跟,过上好日子。
所以他们把拿下南京当成最后的目标,特别是天王府盖好之后,那些带头起义的头儿们就完全陷入了享乐之中,没了刚开始那股子拼劲儿。他们内部也开始闹得不可开交,一个个都挖空心思地算计对方,抢着要权要钱,结果内部矛盾越闹越大,最后就发生了天京事变,还有石达开也跑了这些事。
太平军的领导层在战略上经常犯错,比如北伐和西征的时候,他们就像一群没组织好的人,内部派系斗得很厉害。军事力量不够强,经济基础也差得很。在南方,他们主要靠抢和硬要百姓上交东西来维持自己的利益,根本没有团结合作的想法。这样一来,军队的补给和急需的东西都供应不上。
守天京那会儿,洪秀全想过要往西打湖北,可李秀成没好好执行,最后就被困在了城里。湘军一包围上来,洪秀全还是不听劝,不肯放弃天京先撤,就这么错失了逃跑再来的好机会。
领导们在打仗时没法拧成一股绳,都各自为政,变得越来越只顾自己,保守又奢侈。这样一来,最后失败也是早晚的事。所以,曾国藩瞧见洪秀全那张皇帝床,不由得叹了口气说:“睡这样的床,怎能不灭亡呢!”
